花枝丸与烧鸟串

Mors Certa, Hora Incerta

给张肖《披星戴月》的评论

太喜欢这篇评了,该点到的地方都点到了,厚脸皮还是要转载下~>_<~

可能放全职相关:

文盲奉上评论> <  @花枝丸与烧鸟串 


觉得好短,全在复制黏贴_(:з」∠)_已经很久沒在同人圈写过长的东西,整个思维都退化了_(:з」∠)_我想把原文每句都复制黏贴然后尖叫(ry)。




(有剧透)




本文给我最大的感觉是精致。在描写风物上,作者对具体事物的名称几乎是信手拈来。浦口站,北长安街的自行车亭子,二妙堂咖啡冷食店,高丽纸,鲁迅和竺可桢,九月二十八日,二十响快慢机……这些名称将民国的北平和新疆具象化,在我脑海里立起泛一点黄、又带着真实春夏秋冬气息的影像。做到这么具体,我觉得不仅靠作者强大用心的考据,还因为作者在这样的精细刻画上十分擅长——不仅对事物,而且对人和行文安排上都是如此。




对事物,即使是和考据无关的东西,作者也注意到给它们具体的形容。例子如“紫丁香”,“小笼扑面而来的粉白蒸汽”,“四喜丸子”,“脚趾因为严寒天气有些变形”,“夹竹桃”,但这些小地方真的是遍布全文数不清。虽说具体化可能是写作指导里都会推荐的手法,但我觉得能有这么多,而且全部与整篇文章气氛贴合,还是非常体现作者功力的。




再说人。觉得文里对人在各种状态下的细微感知真是非常准确到位。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剧情线的衔接段落,但感情线的衔接段落也同样好。




剧情上,本文大概可以分成四块:第一块是张肖的少时,第二块是在辅仁大学,第三块是科考,第四块是张回来。我喜欢衔接段落里那种人在遇见终结和变化时的感触,罗列如下(不是在凑字数我只是不知道怎么更好地定位原文,跪):



1. “这些冗长繁琐的细枝末节因火车上乏味的节奏而变得真切可贵起来,肖时钦把它们在脑内筛选重阅了一遍。张新杰醒来揉了揉双眼把眼镜戴上,他通过对方的存在补完了这段记忆的真实性,因而获得了一种踏实的感觉。”


2. “民国十五年五月,火车再次缓缓向北方驶去,来京那一刻,总觉得在地理上无法再发生更大的偏移。但生命如尘埃飞舞,总是勾画着莫名难测的曲线。这一刻对未知的好奇使得他们再次望向窗外,楼宇屋舍逐渐零星,从此是单调的草原和纯色的黄土,偶尔几只飞鸟低空掠过,给尚在行进的火车提供了唯一的对照证据。那天夜里,肖时钦怀里抱着一本西域图志兴奋到失眠,却发觉对床的张新杰也辗转反侧并未睡实。”


3. “肖时钦合上日记本暂且决定不再继续看下去,他想,待那人回来,或许一切就会有个定论和决断。”


4. 结尾三段。



前两段是怅惘,第三段是期盼,而最后结尾则是带着确定的希望,自然也给了这段感情一个圆满的收尾。而看完全文再看文初的“民国十三年四月”,真是感觉得到时间在文内的流逝了。




感情线上,和肖相关除了张肖,还出现了孙肖和邱(单箭头)肖。觉得孙肖之间的BE结局这两段是肖开始认识到他和张可能性的契机,也符合了原著里两人在经过嘉世一段后获得的成长:



-“肖时钦以为他会像过去那样迫不及待地飞奔过来,可是他终究没有。或许因为他终于明白无法带走肖时钦,知道彼此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不光是人言可畏可以解释的。”


-“此时他终于察觉过去那些令自己陷入泥淖的挣扎的徒劳性,终有一日他需得从里面走出来去接触新的善意,与人发生更多心的接触。或者真是因为方才自行车一路借着风驶过,有些东西也就自然而然地将要被抛之脑后,毕竟,他总得学会放过自己。”





肖在匪徒那一段过后多日才向张抛直球,这个直球是在他们坐在小石头教堂时,由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引出的:



-“当时由于过于震惊他把情绪暂时冰冻在剎那刺骨的寒冷里,而此时他终于可以缓慢地释放了那些恐惧和忧虑。”



这个解释让直球可以被放在教堂之后,而不是在危机发生后。这样的处理很新鲜。教堂对张肖两人都非常重要,在教堂直球,更有珍视的意味。而且因为教堂是非常宁静的场景,前面的惊心动魄和后面的直球被这么一分隔,也保持了全文平静稳定的基调。




肖对邱非的拒绝那里,作者将它形容为肖“不会去选择的岔路分支”,真是非常温柔了,从侧面体现出邱非也是很美好的人。




感情线上和张相关的部分。虽然知道张身上也有隐叶张和暗示的韩单箭头张,但只从这篇文里看并不能确定叶张部分对张在张肖里的影响是什么。张对肖开始从单纯的朋友心态转变到想和肖在一起,或许是他们到北平以后?是因为他乡故人



-“他自觉他是需得陪着他的,这是属于他俩独有的秘而不宣的牵绊,好在之后他们无论在何处,都可以互相用沪语交流,这在北方简直如电译码一般令人费解,因此,也就能够轻而易举地把其他人隔离到另一个世界里。”



带来的日久生情,还是文章被录用后心情上佳,心里有了余裕考虑那些情愫,从而说出“我想带着你一起”?




张送钢笔给肖那里,被肖掉了钢笔这么轻巧的小事引出的赠送,令人想到生活里的重大决定有时候也只是机缘巧合。觉得送钢笔这个情节可能是张对上一段经历的收尾,但也可能张在之前已经收尾过了才能这么轻易地送出去,因为看张后面点烟的地方,仿佛暗示叶张部分对张也影响很深:



“他持烟的手法轻巧,并不似初学者,但在他尝试了一次后,终究还是没有再吸上第二支。”





张和韩的互动里,张这话真的让人觉得他很情商上聪慧。



"仅以我的理解而眼,烦恼和忧愁谁会没有呢?所以需要驱除和洗涤。"



后面张对韩的回报是以通报气象资料的形式,确实符合他严谨时有一点呆的性格,看的时候不禁嘴角上扬。




张在看到韩死去以后的反应,很佩服作者能把对半熟悉半陌生的人死去的感受也表达得这么清晰。



“或许在他踏上返程后就不曾想起这个名字,但现在那三个字带着似是故人来的意味在他心底搅起一阵阴霾,他不得不记起死亡原本就是强悍的一股力量,他与那人的相识或者是千万万万桩意外中的一件,但那人的名字忽然之间消失,却不可谓令他一点不伤心。”





行文安排上。正叙的部分环环相扣,描写考查队的准备、出发、中途人员和行程的调整上都没有省略笔墨。文里又穿插了好几个前后呼应,孙肖是先写分手再写前因,韩与张的互动是先匿名再正面,灵灵的名字是后面出现金鱼时才解释原因。觉得这些呼应将感情色彩强烈情节弱化,和前面说的在教堂场景抛直球起到一样的效果。文是民国背景,张肖又都是稳定踏实的人,觉得这样设置文风正合适,难得的是作者从头至尾没有一个地方失控,而且虽然平静,但实际上对人物和事物的描写都是举重若轻,丝毫不无聊。




以上说完了对本文的最大印象。接着不得不提一句这篇文的车,真实让我想吹。说实话我很久没看文字车了,部分原因是觉得中文车里时常见到受方表现出对性的抗拒,很不符合个人口味。但这篇文的车完全没有,张肖两人实事求是地对待了这件在恋爱里最后总要发生的事。肖说带带你,张说不想忍,肖舔了滴落的汗水,这些都让我开心得打转。作者的笔触也依然非常到位,所有的动作都能够在脑子里转化成图像。而抽象化描写的部分,如“身体内部像崩塌阶梯般重构”,“抛上云端的失重感”,”烟视媚行去挽留“,凝视“像黑夜里一道炫目的白光”,是再加上一层浪漫,但并不破坏真实感,因为人在观看真实世界时,内心也可以有这样的感受。




还不得不提一句这篇文的开头,青色的苹果皮在打转,肖在心里念叨"可不要断了才好",又给小孩橘子,这是多小的一个细节,又是多典型的抠细节肖!正是因为这个开头,这篇文才把我从墙头上瞬间拽下来看完了。




最后,狂吹这篇文里的张!你张场均失误率最低在这里攻略肖水到渠成!而且因为是攻,不时流露出对主导权的掌控令肖哑口无言,但并不过分,只是温文、严肃,又坚定!在日记里也写情话,是非常重视自我体验的一个人了!足以信赖!大概就是梦中情攻了!




总而言之,感谢沉沉姑娘的这篇张肖。觉得是闪着纯白光辉的一篇文,是打包投递给读者的梦境,让人体会到时间、爱情,和人类的美好。

评论(1)
热度(12)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花枝丸与烧鸟串 | Powered by LOFTER